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楼主: 风中鸣

陕甘宁的日常生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出门基本“靠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陕甘宁边区位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道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边区民众出门基本“靠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初期,边区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长脚户(靠运输获利为生)、短脚户(以运输为主要副业)、农脚户(利用放青的机会驮盐)和边区外的长脚(把必需品运进边区再把边区特产运出去)等四种个体脚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边区的高级干部一般都有相应畜力代步。1942年2月8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关于边区一级机关使用勤务、窑洞、马屁及专署县市政府使用马匹的规定》,针对马夫、炊事员、马匹的分配,规定“正副厅长各得用马1匹(处院部长同)按编制名额每25人得用公马1匹,马夫1人,每20人得用炊事员1人。如不足25人或超过25人,要求增加马匹时,得呈请政府批准”。“专署马2匹驴1头,县市政府马1匹,驴1头(包括保安科司法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陕甘宁边区的道路设施落后,交通非常不便,加之战事的发展,边区原始的运输方式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运输骨干力量的民众个体,主要利用畜力驮运,崎岖不平的山道和其他人为因素成了运输的巨大障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车运输则倚重于边区不甚发达的道路建设,只在川道和地势平缓地区才能起到作用。据1941年9月14、15日《解放日报》上的《鲁忠才长征记》记载,“张村驿至烂泥坡,五站中有一、二站有蚱蜢咬,最好晚上走”,“三里庙、梁庄至定边两站,没水,人与牲口容易受渴”。“定边城小偷多,常有把牲口、钱、衣服、用具偷去的”。“乱石头川以上,因各县驮盐牲口容易会合,常有数千百牲口一起走,因之店、草、水—尤其放牲口—有困难,容易走失出乱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完成边区交通运输的重要任务,陕甘宁边区积极建设各种补充措施,如在交通要道设立运输站、兽医院、客店等,以利交通运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三十一年度交通运输工作计划》,边区建设厅决定,“在志丹、环县等处设立兽医院,并使其逐渐扩大,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孙克崾崄及陇东等处,开凿水井或挖蓄水窖,积存人畜之饮料”。同时,1941年9月18日《解放日报》的《建设厅派员视察驮道》提到,“建设厅倾派专人分赴三边、陇东、甘泉、志丹一带,视察各县现有驮道及沿途客店情况,并决定在华池、志丹、定边等地建立运输站多处,扩大现有民营客店,以利运盐工作及商旅来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6-11 06:45 , Processed in 0.07185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