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1568|回复: 63

陕甘宁的日常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0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陕甘宁的日常生活:一条皮带勒出延安Style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物质生活相当匮乏,这种情况既源于大西北的自然条件,同时又受到战时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大量非生产性人员迁入陕甘宁边区,另一方面又有日伪的封锁及国民党的压力。如此,陕甘宁边区人民在衣、食、住、行方面展现了自己独有的生活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边区民众的衣着简单朴素,更谈不上“品味”,有的仅仅是遮寒保暖的功用,军装成为公职人员及青年知识分子引领穿衣的“风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食是战时边区最大的困难,广大民众经常食不果腹,公职人员则靠基本以小米为主“供给制”生活。不管是中共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窑洞都是其挡风避雨的独特居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道路崎岖的黄土高原,边区民众出门基本“靠脚”,在中共的领导下,边区的交通设施得到一定修建与改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衣]公职人员引风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以原始农业经济为主,边区民众的衣料主要取材于当地出产作物,式样传统,布料粗糙,但公职人员与一般民众的衣着区别较大—即便是普通民众,也因阶层的不同、家庭条件的差异,在衣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富有的家庭有能力买到好的衣料,边区北部的畜牧业特产的衣料能制成皮衣;普通民众只能以土布为主,广大贫困阶层甚至衣不蔽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陕甘宁边区民众中,因性别的不同、年龄的差异和富裕的程度,衣服的样式也有所不同,“男人穿满襟土布上衣,戴黑色圆顶瓜皮帽;女人穿自制土布浅色满襟宽袖上衣;乡绅、文人及富者穿黑色绫绸或土布长袍,外套蓝色绫布或绸缎褂子,戴礼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学昭(陈学昭,浙江海宁人,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8年8月赴延安参观访问,写成22万字的《延安访问记》)曾专门描述当时民众的服饰,一个老婆婆,“上身穿着黑色的丝质夹衣,下面青灰色也是带一点罗质的夹裤,裤脚管用带子束住,一双小得无可再小的金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6-11 12:53 , Processed in 0.10163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