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饮食文化] 【原创首发】在“中森名菜”享受铁板烧 [3P]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A

    离西湖最近的酒吧

    杭州最靠近西湖的精酿啤酒吧在哪里?在新开不够半年的城中香格里拉大酒店里,由日本知名设计师庭田良一设计的“城中酒吧”,离西湖只有280米的距离,既是酒吧,也是餐厅。在有风从湖面吹来的晚上,坐在户外你还能感觉到西湖特有的极淡水气。

    澳洲精酿啤酒师坐镇

    城中香格里拉酒店位于杭州最繁华的庆春路和延安路交汇处,外表看着像是一家冷冰冰的商务酒店,内里却是一片水乡温柔,西湖水波处处可见,在朝着西湖方向的客房里不仅能将不远处的保俶塔一览无余,连断桥上行走的游人亦看得一清二楚。不过对于老饕来说,会一头扎进酒店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这里的自家精酿啤酒。

    这是一家中西交融的酒吧,有中式木雕的柔美和美式金属的工业味……这一切出奇地融洽在哥伦比亚女歌手爆发力极强的歌声里。而当眼处9个加拿大进口的大型酿酒桶,与1438根纵横交错的钢管相连,里面容纳了1300升的啤酒,出产着7种味道的精酿啤酒——西湖淡色艾尔、潘水皮尔森、吴山小麦、翁梅印度浅色艾尔、彭埠波特……不是老杭州的话,以上地名还真未必听过。

    会有这么接地气的名字,只因来自澳洲的啤酒师Josh认为,精酿啤酒是世界上变化最丰富、可能性最多的饮料,也是最能和当地人口味相契合的饮料。不仅辣椒、南瓜、桔子、香菜都可以成为原料,口味更是千变万化,酸甜苦辣咸都可以一一囊括。他在这里酿造的精酿啤酒,用上了五种麦芽,包括pale、crystle pale等,全部由国外进口,每款的烘焙度都各有不同。由于杭州人口味偏甜,所以这里的精酿啤酒也会略微带甜,这一点在红色艾尔啤酒上尤其明显。

    低温慢煮与烧烤

    严格来说,“城中酒吧”不仅是一家酒吧,还是一家餐吧。它以冷盘、低温慢煮和烧烤为特色,所用的牛肉皆是澳洲进口,有谷饲和草饲两种,肉味颇为浓郁。

    出人意表的是,在看似节奏明快的餐吧里,居然有细工出慢活的低温慢煮菜。最受老饕追捧的是一道低温慢炖牛小排,用的是澳洲草饲牛仔骨,将它和西式牛肉汁一起放入慢煮专用的抽真空袋内,于63℃水温中慢浸18小时而成,搭配烤时蔬、炒杂菌一起上桌,分量十足。

    对于酒客来说,心头好当然是用日式炭炉烤出的烧烤啤酒肉串,里面用上了牛肉的西冷部位,油脂香气十足,搭配龙井味突出的招牌啤酒最相宜。

    记者最爱的还有这里的鸡尾酒。尤其是那款“莫斯科骡子”,姜味和青柠味交错得恰到好处,叫人欲罢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B

    温室植物园中的咖啡香

    这里满目绿意,天光从玻璃温室的四壁透入,植物肆意地在空间内舒展,连天花板铁架上都垂吊着绿植,草木清华之气在空气丰沛弥漫。“23 lab Cafe”,这是一家让人第一眼看到,就不想离开的咖啡馆。不禁感叹:“为什么广州就没有这么一家有范儿且能让人待着舒服的咖啡馆呢?”

    一切因植物而生

    “23 lab Cafe”藏在留和路的东信和创园内,园区种植了过千棵梧桐树和各种高大的乔木,深秋去时,落叶会洋洋洒洒地飘满。而小道两侧是安静低调却设计味极浓的店子、餐厅和咖啡馆,大多由时下杭州当红的设计师、文艺圈人士所开设,譬如元白、31间、梵几、一屿、金桃等。

    在这一溜儿的艺术空间内,记者独爱“23 lab Cafe”。这是由两位植物培育者开设的咖啡馆,店主最初的构想,不过是想让自家植物有个安乐窝,所以这里的装修、设计、灯光,一切的一切都是为植物而生。

    手冲咖啡与甜品

    进门便可见一张宽敞明亮的吧台,平日里店主就在这里做手冲咖啡,而另一位负责人则照顾植物和接待客人。这里主打手冲单品咖啡和甜品,咖啡的品种不多,以耶加雪啡、危地马拉、曼特宁、哥伦比亚豆子为主,而甜品有4款可选,都是早上新鲜做好,由店主亲自带回咖啡馆。

    对于咖啡入门级新手来说,不妨选择这里的危地马拉咖啡,这是一款最温和的咖啡品种,酸度和香气都很平衡,易于入口。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里的果酱,甜度不会很高,却能吃出天然的果香味,颇为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C

    人闲花落意悠然

    如果不是识途老马指点,任在你在满觉陇路上晃荡半日,也找不到这家占了杨家村门牌1号的“飞鸟集”咖啡馆。

    沿着蜿蜒小路直上,绿荫深处才会隐隐露出白墙一角。将木栅栏推开,便是露天庭院。洗手钵水流潺潺,左手边是一条实木长廊,顶上斜斜倾出一带屋檐,投下阴凉痕迹。而在庭中枝叶繁茂的金桂树下,则散落了三五个露天咖啡座,伴着草地上那排稚气石子路,一种温暖家常的感觉油然而起,又仿似去到了日本京都里的老咖啡馆,满满日式的感觉。

    飞鸟集的手冲咖啡被称为杭州城内被圈内人点赞最多的咖啡。当年老板从日本回国后,就在开元路上开了第一家咖啡馆,执著于做手冲咖啡。这里的单品咖啡豆子,品种同样选择不多,以耶加雪非、哥伦比亚豆子等为主打,风格更接近日式,清淡微酸。倒和对面的平林远山极为般配。

    若是碰上庭中的金桂花开,最适合坐在树下或是廊下边看书边喝咖啡,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梁旭华


《人间有味是清欢》由金羊网为您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品生活,蜜会蛋糕与你共享“家”的味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一期间,蜜会蛋糕受邀进驻由时代地产打造的生活与销售体验中心“时代·家”。作为网上直销的高端蛋糕品牌,蜜会旨在与不同的人群分享“蜜会”形态的生活方式,为忙碌紧张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流,而“时代·家”就为忙碌的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体验空间。

    作为地产界的“文艺青年”,时代地产斥巨资在正佳广场建造的近2000平米的“时代·家”,拥有世界顶级胶囊咖啡,二十米长的书架,藏书近万本,新锐艺术作品、世界知名设计家具间穿梭其间。以“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穿插于艺术前区、咖啡区、阅读区等五个空间,蜜会蛋糕就悄悄的融合在其中。在咖啡区,不仅能品尝精致美味的蛋糕,还能充分感受到时尚艺术的熏陶,让生活处处氤氲着甜蜜的味道。

    早在时代·家之前,广州第一家文化生活书店唐宁书店、号称“中国最美书店”方所书店都活跃着蜜会蛋糕的身影。一杯咖啡、一本书、一款甜品,在热闹的大都市,闹中取静,享受慢时光!

    蜜会不仅致力于提供最好的味道,还为消费者提供多样的选择。这次蜜会精心挑选了6款蛋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芒椰欢乐颂、超级布朗尼、提拉米苏三款经典款,适合大众口味。黄金蒙布朗属于蜜会蛋糕的高端品牌,来自法式标准的传统加工使栗子香味愈发香醇。此外,还有蜜会的独家品牌第五大道、女王红丝绒。每一款蛋糕都能给你意外之喜。

    蜜会蛋糕作为一款需要网上提前定制的蛋糕品牌,这次选择进驻“时代·家”,旨在为那些想吃蜜会蛋糕,却不能及时在网上订购蛋糕的朋友提供方便。现在到“时代·家”就可以立即品尝到蜜会切件蛋糕。蜜会希望把爱与共享的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人,与更多人分享“家”的味道。



《细品生活,蜜会蛋糕与你共享“家”的味道!》由金羊网为您提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粤式传统“面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干烧伊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竹升面以爽滑筋道为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片儿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葱油捞面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王敏

    相对于北方面条的千变万化,广州面条是简单的:只有竹升面和伊面两种。但广州人对它们的热爱,却是千年不变。在这两种基本面条上,广州人可以变化出云吞面、牛腩面、葱油捞面、干烧伊面、蚝油皇炒面等品种,既是街头草根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小小的一碗面条,隐隐传承着岭南文化中务实圆融的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伊面篇

    广州人寿筵上多有吃伊面的习俗。走在长寿路上,你肯定会看到坚记面店门口高高的玻璃柜里层层叠叠的伊面,这家长寿伊面特别出名。

    伊面的发明者是曾任广东惠州太守的清代书法家伊秉绶。他家中常聚集文人墨客吟咏唱和,厨师往往忙不过来。伊秉绶于是让厨师用面粉加鸡蛋掺水和匀后,制成面条,卷曲成团,晾干后炸至金黄,储存备用。客人来了,只要把这种面加上佐料,放到水中一煮即可招待客人。一次,诗人宋湘尝过觉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简称为“伊面”。

    伊面要想好吃,必须每天鲜炸,要选用颜色清亮的上好花生油。一旦油色变深,就要另换新油,否则炸出来的伊府面会带上油嗌味。此外,炸伊府面时,油温不能超过200摄氏度,不然面条会失去蛋香。

    最豪放:干烧伊面

    伊面因其制法独特,适合不同煮法,干炒、汤面、烩煮都很好吃。最常见的干烧伊面,虽然要准备香菇丝、豆芽、胡萝卜丝这些配料,但是步骤却很简洁。等到配料准备好了,将它们和伊面一起放入锅中。虽然菜名是“干烧”,这时还需淋上一匙高汤和蚝油汁,喜欢的话再洒点绍酒,煨至汁料略为收干就可起锅了。上桌前还需搅拌一下,只见浅褐色的扁圆状面条零乱地铺在盘中,颇有豪放不拘的气质,口感果然劲道十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汤面篇

    提起汤面,相信不少人都有面条吸水的尴尬经历:吃一口很满意,吃第二口的时候心里美滋滋,不一会儿低头一看,哇!这汤面却变成了捞面。所以盛到碗里的汤面,可要把握好三面七汤的比例。

    最大众:竹升面

    竹升,是广州话里对粗大长竹筒的称呼,而竹升面,就是用这粗竹筒压出来的面条。行家表示,竹筒需选碗口左右粗的老竹,过粗的话,压出来的面会硬,过细则不够承托力。通常用手搓面处理后,用“竹升”压打1.5-2小时。一般制作的全蛋面,以鸭蛋和面,绝不加一滴水,其面条爽滑韧性好,蛋味香浓。另一种是半蛋面,用鸭蛋与一定比例的水调配和面,面条爽滑可口,口感细腻。

    汤面多选用全蛋面。最常见的汤面要数云吞面,如果在家做云吞面,汤底可用猪骨汤,加入炒过的虾皮,在离起锅还有15分钟的时候再加点虾子,这汤底就够鲜了。煮面时火要猛,水要开,即煮即食。

    竹升面由于没有经过蒸煮或炸,也无须风干,面条比较湿润,只能存放一两天,越新鲜吃越香。

    最怀旧:片儿面

    云吞面或许你太熟悉,但是片儿面却很少听到。与直直的面条相比,这是一碗菱形面片儿,但这可不是创新哦。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广州,片儿面就像今天云吞面这样流行。据闻广州以前有一间叫丽都的面店以虾子片儿面出名。片儿面一般用全蛋面和黑芝麻、芫荽一起打成面团,然后用利刀切成菱形,放入猪油锅炸好,与鸡汤和蟹肉同煮一阵,再加点蛋清搅一搅就可起锅了。吃着这汤面,眼见片儿面游浮其中,带着炸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口感却不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6-11 15:07 , Processed in 0.11532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