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查看: 809|回复: 10

[诗词] [倾国倾城之三]七律·苏沫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侍女才高拜帝师,芳心难解袋中姿。
孝庄左右相知久,皇子堂前暖语慈。
仁爱平常名富贵,贤良纯正品谦卑。
轻抛小利人彭寿,春雨怜香又一枝。
1、苏麻喇姑自从当了侍女,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使得她的眼界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满语、汉语,尤其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称赞。于是,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她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
2、苏麻喇姑(公元1612年-1705年),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通晓蒙满文字。
最初名字叫苏茉儿(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满清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1636年,参与设计满清朝开国冠服[1]  。曾经担任满清康熙帝启蒙老师[2]  。老年时,又抚养康熙序齿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苏麻喇姑以九旬高龄去世。康熙按嫔礼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文皇后置于一处。

评分

参与人数 1九月币 +60 收起 理由
非鱼 + 6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1-22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是我的,谁也别抢。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轻抛小利人彭寿,春雨怜香又一枝。

读佳作,长知识。

最喜欢尾联~问好萧剑~{:1_6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鱼 发表于 2016-1-22 22:40
轻抛小利人彭寿,春雨怜香又一枝。

读佳作,长知识。

多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0921173626409572.jpg \
在清初,真有一位叫苏麻喇姑的蒙古女人。这个女人的出名,不是因为史书的记载和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而是因为近些年来影视剧的热播,《康熙帝国》、《康熙王朝》等将苏麻喇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历史人物演绎得神乎其神,以至达到了家喻户晓、孺妇皆知的程度。苏麻喇姑在皇宫中的正式身份只是一名侍女,是孝庄皇后的贴身丫鬟,既与大清皇室没有血缘关系,更不是清朝皇帝的嫔御,却与大清皇室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她一生经历了大清的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她亲眼目睹了大清王朝从开基立业到开创“康熙盛世”的全过程。她是清初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经历者和见证人。从现有的资料推算,她应该比康熙帝大40岁。死后以嫔礼安葬在她的主人孝庄文皇后昭西陵东侧的新城马庄。

这个富有诸多传奇色彩的女人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走过来的呢?

苏麻喇姑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

苏麻喇姑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在府内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的贴身侍女。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本布泰出嫁时,苏麻喇姑作为本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盛京。公元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大清。之所以改国号,是皇太极为了避免关内汉人因后金曾带给中原地区的战乱和灾难而引起的仇恨和反感。为什么取名“大清”,据说“大清”国号源于五行学说的“水克火”的意思。因为“清”从“水”,明朝的“明”从火,水能克火。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已被尊为皇太后的孝庄皇后到达北京,住进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苏麻喇姑自从当了侍女,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使得她的眼界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满语、汉语,尤其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称赞。于是,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她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

苏麻喇姑心灵手巧,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凡她做的衣服,既合身,又美观,因此她曾参与过清朝衣冠饰样的制定。不仅如此,早年的草原生活和后来的塞外经历,使苏麻喇姑练就了不凡的马上功夫。骑马自然是好的出行方式,因此,每次为主人孝庄文皇后到宫外办事,她都是骑马而行。

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时间长达60余年,两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特别是在皇太极驾崩后,孝庄文皇后刚刚31岁,青春鼎盛便过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直独身的侍女苏麻喇姑,自然成了最佳人选。在公开场合她们是主仆关系,但在私下里,情如姐妹,正因为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实际地位很高,颇受尊敬。孝庄文皇后称她为格格,这是清朝皇室女儿的专用称号;顺治皇帝与她论平辈;康熙皇帝则称她为“额涅”、“额娘”,即母亲;康熙帝的众皇子们,则尊称她为祖母。而苏麻喇姑却很有自知之明,始终谦恭谨慎。她在孝庄皇后和康熙面前总是毕恭毕敬,小心侍奉,自称奴才。她把康熙帝奉若神明。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逝。这给苏麻喇姑以巨大的精神打击,使她陷入了悲伤、孤独、寂寞之中,这时的苏嘛喇姑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她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为了排解她的悲伤和孤独,康熙皇帝决定把庶妃万琉哈氏(后来的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允祹交由苏麻喇姑抚养。允祹是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出生的,这时只有3虚岁。按清宫惯例,只有嫔以上的内庭主位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让苏麻喇姑抚养皇子,表明康熙帝对苏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视。苏麻喇姑对于康熙帝的这一安排,当然心领神会,感激非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为了报答浩荡皇恩,她又重新振作起来,把一个女人天生的母爱和全部的精力全部倾注到了抚养允祹上。在苏麻喇姑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下,允祹后来成为一位颇有政治头脑和才干的皇子。允祹曾多次奉旨办理各种政务。在康熙末年争夺储位的激烈斗争中,允祹很少介入,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他不仅没有遭到打击、排挤,相反还被封为郡王。到了乾隆朝,允祹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允祹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康熙帝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高寿的。允祹能荣列藩封,参与政务,并高寿而终,与苏麻喇姑的精心培养、指点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允祹对苏麻喇姑的感情也明显比其他皇子深。允祹长大成人后,苏麻喇姑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

苏麻喇姑信仰佛教。她信仰佛教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了报答皇恩。念佛诵经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内容。她经常发自内心地表示:“愿意多活几年,为主子叩头祈祷,以尽奴才的一点心意。”她还说,自己存活一世,“只是为主子念佛祈福罢了”,“蒙主子厚恩,每日只是在佛像前尽力为主子祈祷,祝愿主子万万岁”。她一生没有结婚,据《啸亭杂录》一书记载,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令人不解之谜。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0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人物简介回头再读律诗,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千载明月 发表于 2016-1-23 08:46
\
在清初,真有一位叫苏麻喇姑的蒙古女人。这个女人的出名,不是因为史书的记载和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 ...

多谢好友用心,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品香菊 发表于 2016-1-23 09:59
看了人物简介回头再读律诗,懂了。

哈哈,懂了就好,律诗字数少,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慕容箫剑 发表于 2016-1-23 12:34
哈哈,懂了就好,律诗字数少,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如果不看注解,真不懂哈,因为不了解历史人物,没文化太可怕了{:1_6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6-13 18:05 , Processed in 0.10954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