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九月

他曾向邓小平建议恢复高考 其建议只被拿掉四个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距2018年高考不足20天 专家:对高考改革还要更加宽容

2018-05-21 08:07:1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一所中学举行高考百日誓师大会。

  高考:且改且珍惜

  距离2018年高考已不足20天。

  高考从来就不是近千万“家有考生”家庭的事,而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因为高考早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它更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因此高考的改革牵动着整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继上海、浙江2014年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今年又有多个省份加入到新一轮的试点当中,这意味着新高考时代已经来临。

  然而,首轮改革虽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不分文理和增加高校自主权,但高考改革从一开始就面临争议,对于新高考改革的集体焦虑弥漫在家长、考生和教师中间。

  作为高考改革的风向标,浙江、上海两地取得了哪些成效,又走过了哪些“坑”?即将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应该做哪些准备?高校和中学之间如何紧密衔接?近日,在 “破除误解 推荐改革——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论坛上,不少专家指出,对于高考改革还要更加宽容,因为,任何改革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的,高考改革也不例外。

  “逃离物理”现象客观存在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逃离物理”现象应该是上海、浙江改革试点时遇到的一个“坑”。

  去年上海、浙江两地的新高考刚刚结束时,媒体上很快就有了这样的报道: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数的30%,浙江的近30万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也只有8万人。物理学科似乎被考生“嫌弃”了。不仅如此,媒体同时披露了另一项调查结果,2017年复旦大学在第一次统考“大学物理”时,浙江、上海生源的大一新生整体不及格率也远高于往年。

  新高考后,物理学科猝不及防地遭遇了尴尬。

  专家表示出现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趋利避害本来就是人们进行选择时的一个本能的原则。高考改革后,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考试赋分方式,必然带来新的选择规则。

  学生们不选择物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物理难学,难学就意味着拿高分难,这让一部分学生望而却步。

  再加上新高考对选考的三科采取了新的赋分方式,也加剧了这种现象。

  实行选考,每门考试科目的选考人数和考生结构不一样,必然带来如何进行比较的问题,为了选考科目之间的相对等值,浙江和上海都采取了等级赋分的办法,也就是要以某一个学生的成绩在所在省份所有考生中间的位置来确定等级。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成绩很好的学生无论采用何种赋分模式都会选择物理,因为高校中一些好专业(电子、建筑、计算机等),物理是必考的,要报考这些专业必须选择物理。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无论采取哪种赋分模式可能都会倾向于放弃难度较大的物理。因此赋分方式对这两部分学生的影响不大。而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就有了两种选择,一个是和成绩好的学生一样报考物理,但由于报考人数较少,极有可能等级赋分不够理想,所以,很多人可能进行另一种选择——跟差生一样选择放弃。

  这样,如果报考学生数量较少,即使是本来成绩不太差的学生,也可能由于人数太少而处在了比较靠后的位次。这会造成更多人在选择时的犹豫。

  “逃离物理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上海考试院党委书记刘玉祥在总结新高考的得失时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好在,经过整整一轮的实验,改革试点的上海市和浙江省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对政策进行了完善。

  浙江省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针对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的问题,建立了保障机制:当选考某科目某次考试赋分人数少于保障数量时,以保障数量为基数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如何理解呢?浙江省统计了2013~2017年授理学、工学学位专业在浙江省高考录取考生中的人数,获得了物理科目的保障数量为6.5万,也就是这个数字能满足省内外高校在浙江省选拔培养理工科类专业人才最基本的生源所需。一旦物理科目考试赋分人数少于这个保障数量,就启动保障机制,以保障数量(6.5万)为基数从高到低按规定比例等级赋分。也就是说,如果报考物理的人只有3万人,仍然按6.5万人为基数进行等级划分。

  “改革本就是试错的过程,不可能不会遇到问题,经过一轮实验,一些问题基本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物理选考的问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积极面对遇到的问题,积极因地制宜找到解决办法,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解决遇到的问题。”

  高考改革向下影响基础教育

  “选课”和“走班”考验校长决策与规划能力

  高考改革试点的意义除了发现改革道路上的“沟沟坎坎”,更大的意义在于由改革撬动整个教育生态的升级换代。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表示,以往关于高考的各种改革次数不少,但都是某一个侧面或某个层面的改革,这一次改革是有全面思考和总体设计的,涉及考试招生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顶层设计的系统改革。

  高考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它的变化必然会向下对基础教育、向上对高等教育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变化和影响也只有在改革的前进过程中才能边磨合边完善。

  不少人这样定义新高考的意义:教育由此进入了“自选时代”——学生对自己学什么、考什么都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那么,问题来了。当新高考把更多选择权给了学生,高中能做些什么?

  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主要是“选课”和“走班”两个方面,“这要考验校长的课程决策与规划能力,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以及学生的课程选择与修习能力。”浙江省特级教师、原浙江省宁波中学校长李永培说,作为校长需要的是稳定的学习时间,希望用最少的班级变动次数,最短的走班学习行程来规划新的教学模式。

  其实,单纯的“选课”“走班”并不陌生。

  “只要有选考科目就会有选课走班”,武汉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吴小平说,“学校开设的外语课程就是选课,外语教学就是走班,没有高考改革之前我们就有这样的制度。”

  但是,在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不再是一两门课由于课程特点而进行的自发行为。它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两依据、一参考”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一整套高考招生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正是有过类似的尝试,吴小平才感到新高考要从6个学科当中选3门记入总分,这20种组合要考虑到分类、分层教学后的场地容纳问题、教师能力与数量问题,“选课编排不易,走班编排也不易呀!”

  高考改革对上影响高等教育

  不能只是选分还要会选人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人们似乎已经清晰地看到,但是高考改革向上——高等教育的影响似乎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明显。

  陈志文认为,新高考改革必然会带来对高等教育的利好,“比如对高校办学模式与方向的影响,对扭转千校一面的状况有显著效果。”陈志文说,新高考在以专业为核心的志愿填报模式下,将更加强调高校本身的特色和学科的优势,改革后即便是“985”“211”或者“双一流”高校,也无法保证由一个体面的分数线就能录取到优秀和适合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改革实际上与‘双一流’建设形成了合力,迫使高校有所为有所不为,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

  一直以来,人们常常会这样诟病高校的招生:“不是选人,而是在选分”。甚至有人极端地形容,高校根本不需要派专人去招生,招生的过程完全是由电脑完成的:电脑把每个考生简化为一个分数,然后再“一刀切”地把这些“分数”带回学校。

  “有些学生对某些专业很痴迷,比如说喜欢机器人,他们能在全世界的比赛得金奖,但是不一定能被高考选拔出来。” 北京第八十中学校长田树林说,我们怎么通过高考改革真正给这些孩子开绿灯?

  中学校长的期待看似简单平常,但其实挑战巨大。

  高考不仅面临如何把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孩子选择出来,新高考后大多数孩子都将一改过去千人一面的状态,他们的中学学习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各具特色的个体。

  不少专家表示,高校的准备似乎并不充分。

  武汉理工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吴先超表示,2014年国务院颁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文件之后,对各个高校的冲击非常巨大。“未来进来的人才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生要培养成符合学校要求的人才,不同类型的学生也要寻找个性化的出路”。

  吴先超认为,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和大学不应该再处在彼此隔离的状态,而大学和中学的交流,可以分为“硬沟通”和“软沟通”。线上沟通是硬沟通,比如针对新高考制度,高校首先要提出选考科目要求,这属于硬沟通。线下的软沟通则更多,比如,针对生涯规划大学可以派专家教授到中学开讲座,对高校专业进行介绍和讲解,接受考生和家长到学校参观游学等。“其实大学类似的资源很丰富,但是大学的准备不充分,跟中学沟通连接不充分,这方面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吴先超说。

  应该说,2014年启动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是我国历史上最全面彻底系统的一次改革,不仅对考试科目有调整,对录取也做了根本性的调整。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批评和质疑也从没有间断过,不过,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应是坚持。“我更希望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持宽容的态度,不要过于放大细节问题。只有大家宽容支持,高考改革才能坚定前行!”陈志文说。

  改革不易,且改且珍惜。(刘莹 冯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命题大猜想:人工智能这波热潮怎么考?

2018-05-21 08:19 网易智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20天。此刻的高三学子估计正在题海中奋战,刷题、对答案、录入错题本、背诵知识点。他们紧张而有序地准备每周的模拟考试,直到迎来高中生涯的最后一场大考。

  每年的高考既牵动着千万家庭的神经,同时也吸引着全社会的目光,而高考前的押题也成为大家广泛参与的话题。在此,小编也希望尽一份绵薄之力,用高考命题大猜想的方式为高三学子加油。

  通过翻阅近三年全国高考卷和各省自主命题卷发现,很多高考命题都紧密结合当下时事热点,高考不仅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考察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如果考生只是埋头死磕试题而对时事热点没有了解,恐怕不足以应对灵活的命题思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纵览高考命题思路,从来不缺少对科技行业的关注和思考。近几年来,人工智能俨然成为社会热点,教育部还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据了解,这次“新课标”的重点是加入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内容,今年秋季开始执行。与此同时,教育部在今年4月还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

  基于这种热点趋势,人工智能话题也屡次被纳入高考命题范畴。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垂直媒体,小编也想做一个大胆猜想:如果人工智能成为今年高考的命题点之一,它会出现在哪里?又会从什么角度命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5-21 11:25
高考命题大猜想:人工智能这波热潮怎么考?

2018-05-21 08:19 网易智能

  高考语文卷:人工智能命题猜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人工智能”入选高考语文卷,那么它很可能出现在“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中。以全国卷为例,“现代文阅读”又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察学生对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文体的掌握,而人工智能领域也积累了不少这样的素材,除了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文本以外,还有很多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有可能成为命题点。比如说,“人工智能坎坷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内涵与外延”、“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察中外文学作品,这种文本阅读题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点可能是科幻小说,比如像《三体》、《北京折叠》、《太空漫游》这样知名度较高的科幻小说,高考就可以节选其中的某一章节进行命题,或者直接选择一些短篇科幻小说。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考作文大体有三种出题方式:一是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建立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自选角度写作;二是从材料中选择两三句话进行立意写作;三是围绕特定的话题写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基于这种出题方式,小编的第一个命题猜想是“智能家居”。联系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等关键词,具体论述人工智能给家庭生活带来的改变;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探讨一下人们在享受智能服务的同时可能遭遇的隐私泄露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三个命题猜想是辩证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的影响。这里可以引用人工智能乐观派和悲观派的代表性观点,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例如Facebook 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曾说道:“人工智能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有人鼓吹人工智能会带来末日,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而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却认为:“人工智能是影响人类文明存在的最根本的风险。”

  第四个命题猜想是有关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前段时间媒体广泛报道多国人工智能专家抵制韩国研究人工智能武器;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也曾发文表示,坚持“以人为本的AI”才能使人工智能在未来发挥积极作用。

  第五个命题猜想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智能时代,人类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作家韩少功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超过了人类,但是在那些人类和其它动物不假思索就能完成的事情上,还差得很远。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等看来只能让机器人懵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5-21 11:25
  高考语文卷:人工智能命题猜想  如果“人工智能”入选高考语文卷,那么它很可能出现在“现代文阅读 ...

  高考英语卷:人工智能命题猜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与语文卷类似,如果“人工智能”入选高考英语卷,那么它很可能出现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阅读理解选材比较广泛,命题可能会选择人工智能行业的科普文章。比如说,介绍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智能音箱、脑机结合、工业机器人、家庭护理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也可能选择一些观点类文章,比如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同设想;亦或者是介绍科技界的名人名企,比如像亚马逊、苹果、谷歌、优步、Facebook。给考生的小建议就是搜集一些人工智能领域的常用词汇。比如说,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能音箱、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算法 、?机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对抗性神经网络、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一旦出现这些词汇,就可以尽快进入人工智能的语境思考问题,迅速调动以往的知识经验。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考英语作文以书信文体为主,一般的出题方式是确定一个主题,结合具体的场景给他人写一封信,具体又可细分为推荐信、自荐信、感谢信、求职信、建议信、邀请信等。书信文体的写作是小编猜想命题的重点。

  命题猜想一:介绍信, 给朋友介绍一款智能产品,例如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家庭陪护机器人,说明其功能和对生活的影响;介绍一位科技界人物,说明他的贡献以及对个人的影响。比如已逝物理学家霍金;

  命题猜想二:推荐信, 推荐一部以“机器人”为主角的电影,说明推荐理由;也可以推荐一部“未来”主题的电影,展现电影中对未来世界的描绘;

  命题猜想三:邀请信, 邀请朋友参加人工智能展览,介绍展出的新产品,说明它们的功能和对生活的影响;

  命题猜想四:自荐信, 机器人展览会需要招募志愿者,如果你想要加入其中,请表达自己对机器人的浓厚兴趣和对未来智能生活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5-21 11:25
  高考英语卷:人工智能命题猜想  与语文卷类似,如果“人工智能”入选高考英语卷,那么它很可能出现 ...

  高考文综卷:人工智能命题猜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考文综卷如果以人工智能来命题,小编有如下命题猜想:

  高考历史不妨考虑一些可以纵向对比的命题思路。比如说:有媒体曾经总结出机器人简史,如果我们对机器人的发展史做一个纵向对比的话,就能梳理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人类不断探索的思想历程。再比如说,有学者将人工智能看作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从历史的命题角度来讲,同学们不妨将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做一个纵向对比,由此思考人工智能为什么可以看做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启。

  高考政治可以考虑人工智能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联系。政治层面上,可以关注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以及具体的政策法规,了解国家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法律保障方面的举措;二是了解今年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对人工智能这一话题的关注和讨论;三是了解世界主要国家针对人工智能制定的发展战略,例如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经济层面上,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改造和重塑,例如人工智能开始应用于制造业、零售业、物流业,产业升级给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启发?无人工厂大量出现之后,人口失业问题如何解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化层面上,可以关注一下人工智能在教育、艺术、环保领域的新应用,思考人工智能是如何影响这些领域的?哲学层面上,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人工智能在历史上经历三起三落的发展史;可以探讨一下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人类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独特的优势;还可以结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知识,分析无人工厂对社会经济和工人就业带来的影响。

  高考地理命题把重点放在人文地理领域。比如说,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规划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再比如说,如何看待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科技产业集群效应。

  以上就是小编围绕人工智能这个热点总结的高考命题猜想,希望可以给各位考生一点启发和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还有16天,考生现在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转给高三学生看看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能量学习
百家号05-2109:26


你可能还想关注

查看更多[教育]领域优质大鱼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距离2018高考还有16天的时间,到这个时候,很多同学或多或少会出现考前真空期,也就是说很多同学学习都有点有心无力了,感觉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有问题。不是大家都认为的,到这个时候,学习都没有问题了,恰恰是感觉问题太大,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此刻高三的你,是否也有此同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学习这件事,从来不分早晚。开始时间早的话,努力学习的时间会更充足,成绩就越有几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晚的话,虽然能学习的时间少了,但是效率高的话,一样会有明显提升。事在人为,这世界从来不缺能干的人!所以,不要管那么多,会也好,不会也好,继续淡定的准备,继续淡定的向前,一定会有收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题海战术可以放弃了

最后16天的时间,假如你还沉浸在无尽的题海中苦苦挣扎,那你高考可能真的危险了!

首先,高考是一场非常正规的考试,不会出现平时模拟测验中的偏题、怪题甚至错题,所以再去攻破那些“难”题实在没什么意义。

其次,高考是一场选拔性考试,会考虑到各个层次考生的得分率。该是这个层次考生拿到的分数,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拿到!

建议:有针对性地做题,对于不同的题型逐个攻破,同时注意提炼规律。举一反三,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最后16天攻破的每道题,都会在最后的高考成绩上累积分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回归课本,打牢基础

高考试卷至少会有60%的题目为基础题型,也就意味着480分的总分中有288分相当于白送分的。每次考试分数没够288的同学,自己好好想想吧。

建议: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最后16天也不要尝试突击一些远高于自己水平的题目,踏实做好课本基础知识的回顾以及基础题型的打磨,该拿满分的地方一分也不要丢。

对于基础没问题的同学,可以做些高考真题,适当尝试攻破一些自己搞不定的题目。像高考数学科目,倒数3道题,能攻破一道题都会在最后的总分中干掉数千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合理安排饮食起居,保持良好心态

这个问题在以前给同学们谈及学习备考方法时,从没有特别强调过。但是,在高考这最后16天里,必须予以重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一切奋斗的根本。

良好的体魄会带给人充沛的学习精力,遇事情承受能力也要相对强很多。高考有太多意外,我们无法预测,只能做最好的准备。

建议:每天按时起居,不过度熬夜;饮食上注意营养健康,少吃学校外面的东西。感觉压力太大时,千万别自己一个人闷着,多找身边亲近的人沟通,出去跑跑步、打个球也是不错的选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考是一个人一生中第一件大事,也是古人四大喜事之一。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不辜负自己三年来的努力,达到心中的“金榜题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开始高考改革 秋季入学高一新生将感受变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半宇美学
百家号05-2109:48






厦门日报讯 (记者 佘峥) 福建省已经决定今年开始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新高考开考。新高考有两大重要标志:不分文理;会考成绩算入高考。

省教育厅在日前举行的高考综合改革与福建教育新征程论坛上透露了这一消息。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昨日发布消息说,该论坛5月18日到19日在上杭召开。

有消息说,福建省的方案要获得教育部批准,不过,应该没有变数了。

据悉,此次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高考综合改革,3年后第一次新高考举行。换言之,新高考将影响目前上初三及初三以下的学生。

变化1 考试科目

新高考=3+3

新高考=3+3。第一个“3”指的是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安排在6月份举行,其中英语可以考两次,数学不分文理;第二个“3”指的是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简称学考等级性考试,俗称新会考等级性考试,共有六科,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考生从六科中选出三门。也就是说,今后,高中会考成绩也计入高考成绩。

变化2 招生录取

本一本二批将合并

省教育厅透露消息,将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包括:减少录取批次,适时合并本一批与本二批次,探索适合我省实际、具有福建特色的投档录取模式,增加志愿填报数量,充分满足考生志愿需求。高校依据高考总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省教育考试院认为,合并本一本二批,可以激励高校招生录取由“三六九等”走向“特色为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释疑】

为啥说新高考不分文理

2021年新高考中的全国统一高考三科语文、数学和英语不分文理,其实就是数学不再有文理之分。

不分文理还表现在选考的三科,即有的高校会提出传统的文理交叉的选项要求。

目前,我省高考是3+文综/理综,文综指的是思想政治、地理和历史,理综指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数学有文理之分。

考生如何自选三门科目

新高考后,考生自己决定从六门新会考等级性考试选出三门,计入高考成绩。据介绍,除了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之外,还要看自己要报考的大学的专业要求。高校要根据专业要求和自身实际,从6门中提出0-3门科目要求,譬如,厦大会公布报考数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哪几个考试科目,方便考生精准选择。高校会提前两年公布要求。目前尚不知新会考等级性考试何时进行,以及如何折入高考总分。

中职生未来如何考大学

高考综合改革后,中职生如何考大学?省教育厅的消息说,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中职学生开始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招生录取方式,即中职生首次要参加中职的会考,3年后就不用参加春季高考,直接使用中职会考成绩,加专业技能测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就可以被大学录取。

201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考核使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高考来了,2018高校招录政策变化几何

2018-05-21 10:37:00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8年高考将至,这个周末,清华、北大、北师大等众多在京高校,竞相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吸引了大批高中生和家长前来咨询。顺应新一轮高考改革大趋势,高校招生录取有哪些联动调整?记者梳理发现,在大类招生深入推进的同时,高校突出特色培养,结合需求新增实验班或招收方向,给学生更多专业选择权,新高考倒逼高校强化专业建设,综合素质考查比重上升等特点日渐鲜明。

  大类招生深入推进,特色培养更为突出

  大类招生已成高校共识,今年不少高校在原有大类的基础上对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微调,更加注重需求,突出学校特色。

  今年是清华大学试行大类招生的第二年,大类招生改革仍将平稳推进,但部分大类包括的专业方向有微调,如医学院的医学实验班不再放在化生类招生,而是进入临床医学类招生等。清华全国招生总规模略增,扩招40人以内,并新增“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和临床医学类(医学实验班)。

  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刘震表示,对大类改革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是为了推进学校的综合改革,另一方面也兼顾了院系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这种调整,能够使得大类改革真正对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则将在理科实验班和人文实验班新增2个分流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主要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强化计算机、数学、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培养能架构系统、会分析数据、懂领域业务的大数据复合型人才。”人大招办负责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实行本硕连读,培养具有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良好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较强理论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开阔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人大在人文科学实验班开放自主学习机制,在学科内部打通专业选修课程,并给予学生入学及一年后两次自主选择学院和专业的机会。

  对外经贸大学则试行“特色实验班+专业类+优势专业”的立体化招生专业模式,该校根据财经外语学科专业特点,在部分专业试行大类招生,同时,在统招中新增两个实验班,即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和量化金融实验班。

  北京工业大学在原有的9个大类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材料类(实验班)大类。“从招生专业来讲,今年新增了两个专业,一个是纳米材料与技术,另一个是机器人工程,这两个新增专业都是工科专业,也是现在社会经济急需的交叉复合专业。”北工大招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材料类(实验班)进行招生,机器人工程将作为一个单独的专业来进行招生。

  而中国农业大学将新增计算机类和地理科学类两个大类,预计2018年本科招生规模扩大300人,高考改革省份招生计划将会显著增加。

  综合素质日益受重视,调整录取政策吸引优秀生源

  浙江大学2018年在浙江省继续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招生规模较过去扩大,主要投放到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和医学院临床医学的指标上。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浙江大学调整了“三位一体”的比重,其中高考投档成绩比重由2017年的80%下调为60%,学校综合测试上调为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变。

  “浙大‘三位一体’今年设置笔试环节。为了进一步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理工医等相关专业会考到物理或化学。”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处处长王东介绍,综合性的考查是为了考生进入浙大后更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北大在对优质生源的“全面考量”中,将选拔由“考场”转向“舞台”,测试的目的不是单纯考核,而是让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养,科学高效地选拔出具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学生,并使考生在测试过程中提升学识、视野和能力。

  新生入学后,北大给予了宽松的转专业条件,除了教育部规定的和入学时约定的专业,其他所有学生在第一学年末和第二学年末都可以在学部内自主申请转专业。

  同样,北京科技大学也明确,除招生时有特别约定的学生外,其他在校生均可在大一或大二年级末提出转专业申请,各专业对转出人数不做限制。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明确,录取专业时不设志愿分数级差。

  “提档时认可北京教育考试院规定的加分,并将取消专业志愿之间级差,遵循分数优先原则,按实考分和专业志愿录取专业;考生填满6个专业志愿,尽量保进志愿专业,去年,全部满足北京考生的专业志愿。”北师大招办主任梁颖表示,该政策有利于高分考生报考,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且身体合格,提档不退档。

  顺应新高考改革,不少高校提前布局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居于龙头地位。去年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从今年起还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进程。

  “新高考改革由过去按学校录取变为按专业录取,高校招生专业成为学生评价和选择的第一级指标,这意味着生源的竞争从学校综合实力的竞争转变为专业综合影响力的竞争。”山东大学本科生招办副主任姜令嘉表示,为此山大近期召开了专题会议,论证学校各专业在高考改革试点省份选考科目,并进一步推进大类招生工作。

  2018年,根据上海、浙江生源的状况和招生录取情况,山大将会在两地投放最具优势的文史哲专业和8年制(5+3)医学类专业,以吸引两地优秀考生。

  “结合新高考进程,近期山大开展了专业现代化、整合改造等工作,推动人才培养更具专业特色,更具吸引力。”姜令嘉说。

  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权,是未来高考招生录取的大趋势。北京理工大学招办副主任尹立介绍说,学校顺应高招改革大趋势,从高校录取过程中对考生专业的“包办”转变为“你的专业你做主”,在北京生源中试点,让所有上线的考生都能就读首选的心仪专业,避免专业退而求其次或者被调剂的情况。

  “为了适应新高考按专业招生的变化,突出特色专业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我们学校也调整学科布局,新增机器人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新专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杜世智介绍,专业变化主要是结合学校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国防军工三大办学特色,主动服务“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云计算”等国家战略,同时提高在京招生计划中热门专业的比例,解决招生专业的结构性矛盾。

  “以此次北京高考改革为契机,学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和完善专业的预警、准入及退出机制。我们适时调整和更新专业内涵,构建信息特色鲜明,适应国家、行业、首都发展战略需求的专业体系,以提高招生的核心竞争力。”杜世智说。(记者 万玉凤 董鲁皖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平:高考临门最后一脚,规范答题太重要。

高考临门最后一脚,规范答题太重要
文|张三平
高考阅卷采用计算机网上辅助评卷方式,考生答题卡通过扫描输入计算机,客观题由计算机阅卷,主观题由阅卷老师在计算机上分题块判分,计算机进行分数合成,从而降低阅卷误差,实现阅卷公平公正。 今年的高三学子即将进入考场,三平整理了高考答题的一些注意事项供参考。
01答题卡填涂要规范
选择题是计算机自动评卷,按照考试要求,答题卡只能用2B铅笔涂写,有些考生不按照答题卡要求涂写,涂得太轻,很容易造成答卷在扫描后不清楚,从而影响老师判分。涂得过重也有可能影响扫描。填涂答题卡时,最好轻重适中。建议在选择题全部做完后及时将答题卡一次性涂完。
02字迹力求清晰美观
对高考答题而言,写字就是生产力。作为阅卷老师,一手漂亮的字会令人赏心悦目,给分容易偏高,这很正常。现在离高考时间太短,要花更多的时间练习写字已经几无可能了,我们只能争取在后面的月考、模考答题时,尽量做到字迹清晰,排版工整。形成书写习惯,会有一定帮助。
03更正答案要慎重
平时考试老师改卷,大多习惯找学生答错的地方扣分,学生的成绩就是总分减去被扣除的分数,而高考阅卷规则是找对的给分。发现答案错了,另外更正,在不要的答案上划条斜线即可,不可乱涂一气,影响美观。已经写出的答案不要轻易涂掉,除非你对更正后的答案有十足的把握。
04解题格式要规范
高考评卷给分时,根据评分标准在能确认的分数基础上有适当浮动。如果格式标准,术语正确,式子规范,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自然容易得到上浮的分数;反之,要人家仔细研究推敲一番才能确认正确与否,自然分数会下浮。阅卷很紧张,评卷教师不会有多少兴致仔细研究你的答案。
05选考模块序号莫涂错
大部分科目有选做题,在答题时要求涂写选做题的序号,要注意答案与选做题序号一致。如果答案与选做题的序号不一致,很可能是零分。有的考生答完第一模块的某道题,又做另外一个模块中的题,每个模块都答一部分,却又没有回答完一个完整的选考模块,这样几乎是无效劳动。
06只能在规定区域作答
高考是分题块阅卷,每张答卷会截图为很多小块,阅卷老师只能看到他所评题块区域内的那部分内容,如果不在规定的区域作答,评卷老师是无法看到你的答案。所以答题之前,一定要对本题答题卡位置进行适当布局。如果考生将这个题答案写在另一题的位置上,该题很可能没有分。
07不会做的题不留空白
理科分步给分,文科采意给分,遇到难题实在没办法时也要动笔,不妨有多少想法就写多少。你觉得机械能守恒,就写个机械能守恒的式子;你觉得可用动力学方法求解,那就列些运动定律的式子;英语、政史地,实在不行把题目文字稍稍改写下,总比空白要好,空白是铁定的零分!
08根据分值多答要点
政治历史论述题或者物理化学大题都有一定得分点,建议在答题时最好是分点作答,层次清晰地表明各点内容,不要整体一大段回答一个点。考生也可以根据分值多回答一个要点,因为高考阅卷是“不写不得分,多写不扣分”,所以三个要点的题目最好回答四点,这样避免踩分点不全。
09作文题目不要漏写
语文、英语,作文占有较大的分值,有的考生有先写作文,最后才写作文题目的习惯,由于答题过程高度紧张,很容易忘了书写作文题目。但是在高考评卷时,如果作文没写题目会直接扣几分,实在可惜。所以,建议考生写完语文和英语作文时一定要重点检查题目,以免无谓的失分。
10仔细审题后才作答
考生看到熟悉的题目时,常容易匆忙下笔,疏忽题目要求,如数学考试中要求写概念和运算,而考生只写了结果而不写简要的过程。物理题中往往看错一个字,意思完全不同。英语改错题中也很容易出现此类问题,不按照试题的要求正确标出错误内容,这样就算答对了也不能得全分。
考生答题实例:
物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贰零壹肆我来了 发表于 2018-5-22 10:27
三平:高考临门最后一脚,规范答题太重要。

高考临门最后一脚,规范答题太重要文|张三平高考阅卷采用计算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 (1)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物理过程不明确;(2)解题过程中有的物理量指代不明,答案中的物理量没写单位;(3)把压强p1、p2写成P1、P2,尽管最后的答案是正确的,严格来说不能得分。
考生答题实例:
化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评】(1)热化学方程式没有标注物质状态;(2)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应为mol●L-1●min-1或mol /(L●min);(3)答案是小写字母bc,粗心写成大写BC;(4)方程式忘写条件“催化剂/MnO2”,生成物多写了气体符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九月论坛 ( ICP12066444 )

GMT+8, 2024-4-19 10:58 , Processed in 0.11656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